發布時間:2019-05-05 | 瀏覽次數:1169
做為精神動力學派的新支,心智化能力也講究發展過程與人際關系。個性的養成,除了先天的生物學因素,如氣質、智商等基礎,還受到后天環境的教養,如家庭、學校等所形塑而成。
就心智化的發展來看,從出生到成熟,依據Fonagy等人的看法,可以概括區分成三個階段、五個里程碑:
所謂三階段,即是:
一、心靈對等(Psychi equivalent):兩歲半前,嬰幼兒以一種如夢似真的方式,體驗與外界的互動,對環境沒有能力理解,僅能片段地感知外界,常會感受到「心想事成」或「惡夢成真」般的卡通般的世界。
二、假扮模式(Pretend mode):約兩歲半開始,幼兒的語言與認知發展逐漸成熟,開始熱衷于探索外界,并以游戲,如角色扮演、扮家家酒的方式為之。
三、反思模式(Reflective mode):大約六歲左右,幼兒已經完成初步的心智化發展,已經具備邏輯思考能力,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望、有做決定的能力、有部分的是非及價值觀。